文化旅游

全新的麻浦,更加美好的麻浦

洞名称的由来

 
  • 孔德洞

    # 东部

    “孔德”这一地名的由来并不确切,其中一种说法是源自韩语中意指高原之上平地的“台地”、“塬”或是指丘陵的“大台地”。而另一种说法则称此名源自此地原名“孔德里”。

  • 新孔德洞

    # 东部

    将自朝鲜时期便存在的孔德里与孔德洞附近增设新洞合并后,取“新孔德洞”一名。这里原是种植农作物的农田,自1895年乙未事变后,人们逐渐聚居于此。据传,高居判书之位的金大人因厌恶都城内日军横行的乱世之景,欲举家下乡归农,走到麻浦渡口后折返,最终定居于附近。

  • 桃花洞

    # 东部

    这里是桃花圣地,自朝鲜时代起便被称为福沙谷或桃花内洞。专指现今三星公寓和宇成公寓一带。1905年,以京元线为据点形成了居住区,如今已难觅踪迹。

  • 麻浦洞

    # 东部

    这里曾是麻浦渡口,因此得名“麻浦”。汉江边曾有五处海运处(纛岛、鹭粱、龙山、麻浦和杨花津),其中最繁华地区便是“三浦”,经意译,“三浦”最终确定为“麻浦”。

  • 土亭洞

    # 东部

    李之菡曾居住于此,洞名便来自其号。解放后,保留有李之菡故居所在空地,如今已在该位置建立了永慕碑。土亭洞的旧称中有下土亭和上土亭,由此可见该地区自古便被称为土亭里。

  • 龙江洞

    # 东部

    从风水地理角度来说,这里相当于汉江龙头,因此取龙山之“龙”和西江之“江”二字,组成了“龙江”一名。此外,该地多烧制“瓮”,即“陶瓷器皿”的窝棚,所以称其为“瓮幕”、“瓮里”,纯韩语称法为“Dongmak”和“Dongmaeul”,后根据韩语发音写作“Dongmak”,再通过这一名称转为汉字,最终取名为“东幕”。据传,在东幕烧制了不少陶瓷器皿进行贩卖,这些陶瓷器皿不仅用于腌制鱼虾酱和泡菜,还用于酿酒。据《东国岁时记》记载,东幕附近有生产优质烧酒之地。根据该记录,生产于孔德和东幕之间的烧酒中,有一种酒名为“三麦酒”,其酿制方法严苛,味道有别于一般烧酒,曾在这里酿制有数千坛。三麦酒呈黄色,抿一口,便如同露水流入唇齿间般异常清口,若将此酒静置,便如同混有油脂般浑浊,有益于五脏健康。

  • 新水洞

    # 东部

    新水洞原名为“水铁”,源自水铁里。据说,“水铁”一名是因为新水洞曾被称为“铣铁幕”。之所以取名为“铣铁幕”,是因为这里自古就有很多负责为国家制作铁锅或农具的工厂。此外,这里设置有制作铁锅的“台基”,用于融铁,因此也有地区被称为“台基街”。

  • 旧水洞

    # 东部

    这里是水铁里附近的老村庄,因此被称为旧水洞。同新水洞一样,这一带有很多为国家制作铁锅或农具的工厂,因此被称为铣铁幕。/p>

  • 玄石洞

    # 东部

    朝鲜肃宗时期,朴世采曾居住在此地的“小东楼”,该洞名称便取自其号“玄石”。这里原名“笼岩”。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附近石头均为黑色石头,因此被称为“乌石村”,乌石是黑色石头的古语发音,当地居民依然认为这里是黑色石头之上的村庄,因此将其称为“上乌石村”。此外,因为这里是新建于黑石背城的村庄,也被称为“内乌石村”。直到朝鲜时期和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玄石洞一带依然是靠经商致富的商贾建造别墅、亭子和瓦房居住的富裕地区。

  • 新井洞

    # 东部

    “新井”意为“新的水井”,究竟位于如今何地,已难寻踪迹。如今新井洞96号一带曾设有朝鲜时期官厅“供税”,主要针对西江渡口入港船只收缴税金,但因为修建江边道路,如今已不见供税遗址。新井洞77-1号曾设有思悼世子的祠堂,后同样因修建江边道路而被拆除。

  • 大兴洞

    # 东部

    大兴洞与龙江洞一样,负责烧制瓮器进行贩卖,因此也被称为“瓮幕”或“瓮村”。日帝统治者因错误理解“瓮幕”二字,将这里分为“东幕上里”和“东幕下里”,直到最近才重新更名为“大兴”。1929年,对往返于龙山至唐人里一段的龙山线进行改建,此地开始发展。当初,这里只不过是打造瓮器的小小村庄,但随着利用唐人里火力发电站运输各种物资并在该铁路中间停靠点建立了东幕站,此地也得以开发。

  • 盐里洞

    # 东部

    在朝鲜时期,盐是稀贵物品。当时朝鲜的运盐船均聚集在麻浦渡口,名气之大甚至有盐取名为“麻浦盐”。正因如此,麻浦有很多洞名称均与盐有关。麻浦洞的“盐头谷”就曾有运盐船只进出的盐店(市场)。大兴洞的东幕站附近曾是大型盐库。龙江洞打造并贩卖盛盐瓮器。特别是盐里洞曾住有很多盐商。这些盐商将盐装入从龙江买来的瓮器之中,到渡口交换海产品。

  • 阿岘洞

    # 东部

    “阿岘洞”源于纯韩语“Aeugae”或“Aegogae”。“Ae”是孩子的意思,即“孩子岭”。在朝鲜时期,人在死后会将尸体埋葬于城外,特别是小孩的尸体,会放入瓮器中埋葬,埋葬之地便是“孩子岭”。实际上在阿岘洞山7号一带发现了众多儿塚(儿童坟墓)。此外还有一种说法是,这里与万里峙相比相对较小,因此取小山头之意,称为“孩子岭”。麻浦洞的盐头谷有运盐船只进出的盐店(市场)。大兴洞的东幕站附近曾是大型盐库。龙江洞打造并贩卖盛盐瓮器。特别是盐里洞曾住有很多盐商。这些盐商将盐装入从龙江买来的瓮器之中,到渡口交换海产品。

  • 合井洞

    # 中部

    这里是原杨花渡口附近的村庄,此地名称源自村庄原有“蛤井”,日本殖民统治时期为方便书写,简化为“合井”。洞名起源“蛤井”位于如今切头山殉教纪念馆附近,据传这是地痞为了磨刀所挖之井,在井底有很多贝壳。后因修建江边道路,该井已经难觅踪迹。

  • 望远洞

    # 中部

    此名源自汉江边名胜——望远亭。起初,该地依亭之名被称为望远亭或望远亭洞,后省去“亭”一字,更名为望远洞。望远洞位于江边地势较低且较为平缓之地,现在依然传承有“沙川”“沙田”“水春田”“Bappuldukdeul”“铃川”“Saepuritteul”等村庄、田野和河川之名。相传这里还曾建有佛堂,因此有“佛堂谷”。还有烧制砖石的村庄被称为“砖石幕”,象征新建之村的“新村”等村庄名称。特别是奖忠洞拆迁户居住的望远洞村庄还被称为沙川或新望远洞。据说,在世界杯路31街21号地区,曾有从汉江逆流而上的乌鱼、鲤鱼、鲶鱼等很多鱼,还有麻雀,可彻夜点着油灯捕捉。

  • 西江洞

    # 中部

    此地名源自位于汉江西侧的江水——西江。麻浦渡口至杨花渡口区段的汉江被称为“西江”或“西湖”,与其对应的是如今东湖大桥北段玉水站附近的“东湖”。

  • 下中洞

    # 中部

    此名源自该地旧称——下中里。1944年,这里曾名为中町。1946年,依据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洞名修改为韩语这一原则,更名为下中洞。

  • 唐人洞

    # 中部

    壬辰倭乱时期,由小西行长率领的倭军和李如松率领的明朝军队在这一带摆开阵势。因称中国为唐朝,所以这里叫作“唐村”,后更名为唐人洞。

  • 仓前洞

    # 中部

    朝鲜时期,在卧牛山东侧山麓有堆积贡米的广兴仓,而“仓前”一名便是代表了该仓库前的村庄之意。流经广兴仓前的仓川左侧为官吏居住区,右侧则是平民以下阶层的居住区,因此,这些两班又被称为“西江两班”。虽然“西江两班”在都城内只是微不足道的下级官吏,但在位于城外江边的此地,只要是戴纱帽、穿长袍就可以耀武扬威,因此甚至出现了“西江两班奴才”这一称呼专指仓川东侧之人。

  • 老姑山

    # 中部

    此名源自“老姑山”山名,据传这里因是位于城隍庙周边的村庄,老人极多,因此取此名。自古这里就因能有效治疗眼疾、皮肤病和肠胃病的泉水而闻名。在山麓还有盆岭、冠邦岭、尘飞岭等地名。解放后,这里划入西大门区,后于1964年行政区划调整时划入麻浦区。.

  • 西桥洞/东桥洞

    # 中部

    以前,延禧洞山谷顺流而下的小溪会在这里分成众多支流,因此搭建了很多细桥(小桥)。下细桥被称为西细桥里,上细桥为东侧细桥,因此被称为东细桥里。1936年,因行政区划调整,东细桥里成为东桥町,西细桥里成为西桥町。1946年行政区划调整时,又分别变为西桥洞和东桥洞。

  • 上水洞

    # 中部

    此名由来之一是此地在江边村庄中位于最上方,另一种说法则是此地为新建村庄,因此取名为“新址村”。高丽时期,该地被称为“新骑村”,“新址村”一名源于此名。1910年,这里是都城居民的墓地,随着日本人的进入,这里又成为了日本人的墓地,直到1957年,一直被用作公共墓地。

  • 下水洞

    # 中部

    在汉江岸边的村庄中位于最下游,因此被称为下水洞。

  • 延南洞

    # 中部

    延南洞(麻浦区)是从延禧洞(西大门区)分离而出的新洞,因位于延禧洞南侧,故得此名。这里是麻浦地区历史最短的区域,据说这一带曾有很多水芹田。

  • 中洞

    # 西部

    中洞因是位于中部的村庄,因此被称为“中间村庄”或“中村”,后改为汉字。中洞又被称为“赵洞”,据说汉阳赵氏长期生活于此,故得此名。

  • 城山洞

    # 西部

    附近山峦如城郭般环绕,纯韩语称其为“Seongme”或“Seongmi”,后改称汉字。村后田野、武夷洞、冶洞、内洞和新村等合称为城山洞。

  • 上岩洞

    # 西部

    上岩洞是麻浦区面积最大的洞,“上岩洞”一名取自“水上里”的“上”和“休岩里”的“岩”。水上里一带被称为水峙、水上峙、水色、水生里,代表越过水色洞前宽广的田野,因为每到梅雨时节,汉江江水便会蔓延至此地,故此得名。携岩是指猫头鹰岩谷,因这里形似猫头鹰的岩石而得名。古代先祖认为只要通过观察位于此地的兰花便可知国家兴衰,这里因具备《择里志》记载的风水吉地条件而闻名。